达人营销:始于“选号”,终于“扩音”
来源:广告AD网 作者:广告AD网 时间:2022-08-23
在过往的营销理论里,我们通常会认为:每一个品牌都存在一个“雪球模型”。产品力作为核心要素,决定能将雪球推向多高,而品牌长期营销所构建的势能,则决定着品牌所拥有的雪道,也即“生命力”有多长。
但在快手、B站、小红书等环伺的新媒体营销环境下,火星文化创始人、CEO李浩曾公开表示,这个模型到了升级调整的时候了。产品力外,决定品牌势能高低的还有第二产品力——即“内容能力”,两者相结合,方能将雪球推得更高、推向更远。

内容已成第二产品产品力
但这里提及的“内容力”,并不只是品牌搭个中台、自营内容的能力,还包括品牌选对、用好达人的能力。如果说,品牌自营的内容是湍流的“小溪”,提升的是内容的深度;那么,携手达人,与数以百万计的达人建联合作,则如同江河、湖海,拓展的是品牌内容的宽度。
在诸多内容平台里,拥有3.46亿日活跃用户、170万聚星入驻达人,以及海量新线用户(三线及以下城市)覆盖的快手,成为品牌内容营销的必选项,而达人,作为进行内容表达的核心载体,也成为了品牌入驻快手营销后的必考题。
但在卡思看来,可能有超过7成品牌并没有玩好快手的达人营销。究其原因,一是对快手的认知不足,认为快手是一个卖货平台,对达人价值理解和营销资源的投入都相对有限;二是使用达人的方法与逻辑存在错误,会习惯将其他平台的打法照搬在快手上,并没有参透快手“好内容”的真谛,也没有用好达人营销“平台化”的价值。
重新认识快手达人营销生态
“快手新市井商业是平台的平台,一个快手达人就是一个平台。”这是快手商业化对达人的定义。
何以理解?可能在绝大多数人看来,有能力完成“平台化”转型的达人都是超级达人,他们裹挟着超级流量,向上,能够凭借自身影响力链接到更多的资源、渠道,并拥有极强的议价力;向下,则能够通过内容所沉淀的坚实私域,化流量为“留量”,再将“留量”转化为“生意”,释放出难以想象的商业价值。
但在快手,卡思认为:达人是否能成为一个平台,并不以“粉丝量”作为核心指标。相比较而言,达人在粉丝心中的信任度、专业度,或者说是“家人度”,更决定着达人有否能力成为一个平台。
如市井职人“刘超人力-超哥”,粉丝量还不足80万,但已经通过快招工这个平台,为1.4万老铁找到了合适的工作;又比如精品买手“大姗姗(姗蔓服饰工厂)”,粉丝量也不到700万,但俨然已成为快手大码女孩们最为信赖的“穿搭指南”。
快手达人@大姗姗、@刘超人力 截图
对于这些“人”,我们其实已很难将其界定为有粉丝基数的独立个体。在他们的身后,往往还关联一个品牌的成长,一个行业的壮大,甚至一个产业的兴衰。
那怎么用好这些达人的价值呢?在快手官方最新发布的《新市井商业营销通案》中,提出了“达人+X”的概念。简单地说,就是将达人与各类营销资源、活动IP、电商基建等结合起来,全面释放达人营销从破圈、连接到经营、转化等全链路价值,进而帮助品牌跃入“人”海,达成穿透新市井商业的目标。
在卡思看来,之所以能祭出“达人即平台”的概念,在于快手独有的生态基因,即所谓:公域有活力、私域有粘性、商域有闭环。良好的公、商域环境,让达人的“平台化”梦想得以加速,而稳固私域,则让 “平台化”有了施展的根基。
除此以外,在研究快手达人营销生态的过程里,卡思还总结出了两个值得品牌关注的关键词,一是新线,二为持续。
在快手,无论是普通用户,还是达人、创作者,“新线”是一个明显的特点。Questmobile数据显示,新线用户已占比互联网整体活跃用户的58.4%,相比于高线人群,他们更爱在快手互动,关注的用户数高于高线21%。值得一提的是,新线用户的电商消费力也不容小觑,年消费5000元以上的快手用户,来自新线城市的就超过了7成。
而到创作端,快手的新线创作者也占比了平台的绝大多数,以90后、女性居多,对于品牌而言,这些新线创作者,更能够代表品牌生产出符合区域用户特征的、带有“烟火气”的好内容,自然也能帮助品牌更好地完成下沉营销的目标。
快手达人营销生态生态的另外一个关键词,是“持续”。在上个月举办的快手光合创作者大会上,快手磁力引擎品牌营销负责人高亚梅分享了一组数据,让我感触颇深。
在2021年全年,50万粉段以下的变现人数增长超过636%,甚至在一些小众的垂类也有快速的增长。比如体育垂类的变现达人数量增长251%、短剧垂类的变现达人数量增长120%,甚至连二次元垂类的变现达人数都增长了244%。